In The Mass Media

唯有讀書高? 技職也有出頭天

637k 700 368 c1

3月份是大馬教育文憑(SPM)成績放榜的季節,全國各大小的升學教育展、升學講座會此起彼落。學生或家長是否意識到大學生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今天,其實技職教育在未來更具市場競爭力?

《東方熱話》這期要談國人對技職教育的迷思,以及如何打破這個迷思。技職教育出身的馬來西亞行動方略聯盟技職教育發展委員會秘書張運華及升學專欄資深作家丁國亮,在檳城研究院主辦的《升學競爭中的藍海策略》對話會上,給熱話讀者揭開技職教育的面紗。

一般,孩子只要跟不上注重理論傳統教育,就會被歸類為「不能讀書的孩子」,以后似乎就會不務正業,成為社會的負擔。

張運華指出,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如今在我國技職教育體制中,初中就可以在國中報讀技職教育初級課程(PAV)、高中報讀技職教育高等課程(PVMA),技職市場也開啟了文憑認證、注重身份地位的年代。

成為公司爭聘對象

他說,華裔學生的輟學率高達20至25%,在沒有技術專長下投入勞工市場。

「如父母和孩子更早認識技職教育的正規性與未來市場價值,找出孩子的興趣與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就能避免無法適應傳統教育的孩子輟學。」

根據統計,2020年我國的330萬份新工作,技術領域佔了其中的150萬份。張運華說,今天偏學術理論的大學生很多,出來找工很競爭,但如果是技術專才,將成為很多公司爭聘的對象。

「大家普遍認為,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讀不了書就出來工作。但其實大家有第三條康莊大道可以選,且是有前途也有錢途的,就是選讀技職課程。」

丁國亮贊同張運華的說法,認為只要因材施教,工字也有出頭天,否則分分鐘弄巧反拙。

他認為,很多人成績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中學時,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會面對分數、考試的壓力。當你有能力選擇要不要直升大學,如果你覺得自己不是啃書、背書的材料,那就該認真考慮技職教育。」

他指出,在傳統課堂上坐著聽老師講解,再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未必適合所有人,有些人適合手操模式的學識,需要親手去感受整個理論怎麼運作。

認知不足 選讀者少過20%

張運華引述大馬教育部2013年教育統計資料,全國約有35%,即14萬5000名中五生考完SPM后直接進入職場;其他繼續升學的學生當中,選擇技職教育的少過20%。

他說,技職教育冷門,可能是學生對技職教育認知不足,國內一般升學輔導也鮮少提供這方面資訊。

他指出,國內有500多間由政府持有或政府資助的技職培訓中心或學校,私人開辦的技職培訓中心甚至高達1000多間,如獨中、私立學院、拉曼技職學院等。

他說,功利社會講究身份地位,技職課程出來的技術人員,只要符合特定資格,也可獲得國家給予的專業認證,就是「Tc」或「Ts」頭銜。

他指出,醫生和博士享有「Dr」頭銜、建築師有「Ar」、工程師有「Ir」,這些頭銜都代表有關職業的身份地位。

「一般人認為技術人員不會有社會地位的,在工廠里的身份甚至比工程師低一等。其實,國會已在2015年通過《2014年科技技術人員與技師草案》,成立技術專家局,負責註冊和認證技術專家。」

他說,獲得當局承認的專業技術人員(Professional Technologists),享有 「Ts」資格 、認證技術人員(Certified Technician)也享有「Tc」資格。

張運華不鼓勵學生直接以學徒身份投入技術行業,他說,技術認證時代已來臨,未來的技術專業講求認證。

「已有法令規定,汽車維修員須有汽車技職文憑,才能拿營業執照。相信更多類型的認證陸續有來。」

他指出,新加坡有超過60%的畢業生選擇到技職學院深造,德國最好的學生都去念技職,當國家越發展,技職人員的需求就比學術人員高。

興趣為本 打穩專業根基

丁國亮說,現有的大學制度無疑是適合部分學習群體,但想要學習愉快,為未來職場生涯打好根基,趁早找出自己的興趣和適合的學習方式非常重要。

他呼籲人們在進修時,勿輕率選擇所謂熱門科系,即一大票人爭相報讀的科系,這樣很容易踩入陷阱。

只懂理論難獲青睞

「曾幾何時,大家一窩蜂跑去念資訊科技(IT)系,但后來我國失業率最高的科系,資訊科技系也曾名列榜首,這代表什么呢?」

他說,他有一名好朋友在德國跨國資訊科技公司任職,但友人對大部分前來應徵的新鮮資訊科技工程師,都不敢恭維。

「依照他的說法,許多年輕人擁有豐富的理論,卻不懂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對面試者的提問一問三不知。」

他認為,單靠大學的理論知識不足以保障將來的就業前景,人們可以在大學學到的是社交、人脈,需要清楚知道自己擁有的條件,可以找到什么樣的工作。

Source: http://www.orientaldaily.com.my/features/zt20297561